没有人知道,要经历多少次的挫折,才能迎来破茧成蝶的那一刻。他,先后五次创业,从工商管理专业的白领,到贸易公司小老板,从开湘菜馆的法学研究生,又成了一头扎进新材料领域的“门外汉”。历经波折后,终于在新材料行业实现在自己的梦想,从零起步,三年半就成长为年销售额近亿元的企业。他,就是上海优珀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朱文军。丁艳芳 撰文 摄影记者 马骏
朱文军寄语
一、青年创业者
创业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挑战性,它能创造价值,创造财富。不管创业成功或失败,在追逐的过程中,其收获是肯定的。
逆境时,保持一颗执着、坚持、激情的心,尤为重要。
创业找项目的原则:尽可能做自己熟悉的行业,组好团队,找好资金,创新技术,把握市场,这样创业的成功几率会高很多。
首次创业遭遇挫折 盈利模式有些缺陷
十二年前,当朱文军走出深圳大学的校园时,未来像一张白纸等着他去书写。在玖龙纸业,这个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,从一线的质检员、市场调研员干起,一步步成为了华东区市场主管。如果按部就班,或许与同时期入职的几个同事那样,现在的他可能就是玖龙纸业副总级的高管。但是,湖南人的闯劲让他的内心潜藏着一股创业的冲动。
被公司派驻上海后,朱文军的人生轨迹有了不一样的改变。“一直想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,总想干点什么事情,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”。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一致,做熟不做生,在对纸业市场积淀了一些经验后,2002年他选择了熟门熟路的纸品进口贸易,踏出了创业的第一步。“成立了一家贸易公司,虽然感觉还可以,但遇到了资金瓶颈。做了一段时间后,也看到了贸易公司在商业模式上的缺陷,说直白些就是‘搬砖头’。”他做事喜欢思考,贸易公司的作用就像中介人,客户很容易跳过中介直接找到上游生产企业,这条路很难长久。
他也曾尝试在山西运城投资墨盒生产项目,面对工业园区中的那片空地,万事开头难。小到厂房建设的一砖一瓦、工人施工的沟通监督,大到资金和生产设备的落实,每一件都要亲自去做、去跟进。“创业也是体力活儿,最极端的时候,连续十天睡觉的时间都抽不出。不光身体疲惫,因为一些原因,合作方的资金迟迟没法到位,心情也深受煎熬。”身心俱疲之后,期望中的结果并没有出现,合作失败了,这一次只能遗憾地铩羽而归。
求学、创业与爱情 三件大事开花结果
为了求学,在农村长大的他,从13岁起就离开父母身边,到县城的中学念书,这也磨炼出了他吃得起苦、坚强独立的个性。面对出师不利,到底还要不要坚持?朱文军很快做出决定,关掉公司,重新走进校园。“法律是我以前的志向,考研也是为了圆梦,二来做生意也必须要了解法律。”2003年9月,他重新以学生的身份,走进了复旦大学的校门。
不想当将军的士兵,不是好士兵。但作为一名学法学的研究生,他却没有把律师或法官当做自己的职业理想。前两次创业虽然算不上成功,却并没有将他的斗志击垮,很快他又投入了一场新的“战斗”。
那几年,朱文军敏锐地感觉到来自老家的湘菜正在上海的餐饮市场崛起,研二时就和一位同学合伙涉足餐饮行业小试牛刀。“就在复旦北区宿舍的附近,我们两个投资了四十几万,开了一家名叫湘农居的饭店,面积不大,也就十几张桌子。”虽然不是自己过去的专业领域,但这次他选对了天时和地利,“生意非常火爆,每天晚上都能看到排队的长龙。”
湘农居的风生水起,让他在湖南老乡中的名声不胫而走。“两个湖南朋友也想在上海开连锁餐饮,找到我帮着做策划,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上海非常知名的湘菜连锁”。除了做策划,作为创始人之一,他还入了股,想在餐饮市场上大展一番拳脚。
“爱情要为事业让路,不做出点名堂来,35岁前不考虑婚姻。”这是朱文军心里暗自打定的主意,可这时缘分偏偏向他靠近了。“我太太是在策划湘菜连锁的过程中结识的,这份缘分超出了我的计划”,他的语气里充满着喜悦和赞赏,“她是做视觉设计的,刚刚创办湘菜连锁时,菜单、广告、形象都是她设计的,大学时她还得过不少奖项呢!”说这话时,办公桌上,一家三口亲密无间的照片占据着最显眼的位置。
全副身家孤注一掷 门外汉闯进新行业
除了天时、地利,人和也是事业长久的重要因素之一。而人和,正是朱文军遇到的新问题。在一个投入资金最多,也最被寄予厚望的餐饮项目上,他与买球app软件的合作伙伴发生了意见分歧,管理理念有着不可弥合的差异,这让他很是纠结。
往前一步,还是妥协后退?或许换个角度,问题就能迎刃而解。可能是商业上的敏锐,也许是那永远不安于现状的内心,即使在做餐饮时,他都一直默默关注着似乎与他沾不上边的新材料行业。“这是因我哥哥而起的,他在新材料行业干了十几年”,兄弟俩铆上了一种叫做pe防粘膜的产品,这是生产防水卷材的原材料,也是一种符合未来趋势的环保新材料,但当时主要依赖进口,自主研发生产在国内还是空白。
“考虑了一年多,决定之后,把在湘菜连锁店和其他几个餐饮项目里的股权全部转让了,虽然已经有了一些积累,但资金还是不够,那就卖掉自己的房子,基本是把全副身家都扑了上去”。那段日子里,他开着车,在上海的郊县和周边转了个遍,终于在青浦的嘉松中路找到了合适的厂房,谈租金、招人手,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……
2008年7月,上海优珀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了。upass,这个名字其实寄寓了他新的期望,“u的谐音优,寓意很好,pass就是希望这次创业能够顺利通过,永远向上,而且我特别喜欢澳大利亚珀斯这个地方,发音也有些接近”。
这一次仍是夫唱妇随,公司的logo和视觉形象设计全部出自他太太之手。logo上,一蓝一绿两道虹的相遇,也象征着他们的爱情。
亲兄弟也要约法三章 五年计划三年半搞定
虽说上阵父子兵,打虎亲兄弟,但由于在“人和”上吃过苦头,他深深地知道在创业团队中未雨缪绸、约法三章的重要性。“我们有三个创始人股东,开始干之前,就把公司章程、股权结构都讲清楚了,每个人的权利、责任和义务定得非常明确。我管战略、人事和财务,哥哥主要抓营销,另一位负责生产和技术研发”。
在此之前,他已经有过四次创业,有过大起大落,也有过大喜大悲。再加上工商管理和法学的专业背景,让他对这第五次创业既充满期待又理智清醒,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,“我们说好了,以江湖的方式进入,以商业的方式退出。”
国家经济发展的“五年计划”,而朱文军也有自己的“五年计划”。他喜欢把创业过程中的一些想法、感悟记录下来,这样的“创业笔记”已经积攒了好几本。翻开本子,2008年时写下第一个“五年计划”已经从纸上跃然成为现实,“那时的目标是‘六有’,有一批忠实的客户,有一批稳定的供应商,有属于自己的品牌,有自有的厂房,有一套成熟的技术,有自己的融资渠道。五年的计划,三年半就实现了。”2008年成立后的半年间,公司的销售额是300多万,之后三年,这个数字从2000万跳到5000万,直到2011年的9000万,背后的付出与汗水自不用多言。
作为董事长,朱文军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战略规则,“将上海作为总部,在江苏太仓、河北任丘、四川成都、广东顺德建立起华东、华北、华西和华南四个基地,做全国的产能布局和战略布局……”显然,他已经为未来展开了一副更美好的图景。未来虽不可知,但一切事在人为,“听大多数人的意见,跟几个人商量,自己做决定。”
》记者手记
创业梦是一道彩虹
石阶问佛像:“当年你我都是这山中的石头,凭什么你成天被人们叩拜,而我却要被踩在他们的脚下。”
佛像答石阶:“当年你只挨了六刀,便成了一方石阶,而我是历经千刀万凿之后,才有了现在的形状。”
确实,佛像和石阶在最初的时候是没有差别的,但最后的结果却截然不同。创业梦就像一道彩虹,不经风雨磨砺肯定无法成功,但更残酷的现实是,也并非每次雨后必能相见。看到事业有成者风光的一面时,我们更应该知道那背后事事亲力亲为的艰辛,有必要探寻那条如履薄冰的来时路。任何人的创业都可能面临失败的风险,而更重要的是挫折后再次启程的勇气。虽然每一次看似都是重新出发,但实际却是螺旋式上升,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将一寸一寸地被缩短。